- 1
-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 ¥79.00
- 2
- 3
- 4
- 5
《孟子》自被南宋朱熹列入“四书”之后,成为中国士子的必读经典。其“仁政”与“民本”的思想,历来为后人尊崇。
《孟子》是一部记载孟子周游列国与君主论政的对话录,共分七篇,是儒家思想的代表性经典。
孟子受业于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人。他效法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认定自己肩负“木铎”的使命,周游列国,希望有机会“得君行道”。《孟子》一书所记载的,主要是他的言论与事迹。从战国时代的大趋势看来,孟子的观点显然不切实际;从孟子的具体遭遇看来,连他自己也承认并未成功。但是他树立了一个典型,使后代读书人在敬佩与效法之余,不免心生感叹。
傅佩荣教授以现代白话译解此书,并综合与融会历代注家与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引领读者跨越文字的隔阂,去探究孟子的政治理想和人生价值。在注解时,刻意突显孟子立论的基础——人性论。以此为基础,孟子的思想大厦可以安然建立,而儒家哲学,则可形成圆满系统。
傅佩荣 1950年生,祖籍上海。毕业于台湾辅仁大学哲学系,先后获得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和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曾任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哲学研究所所长,比利时鲁汶大学客座教授、荷兰莱顿大学讲座教授、现任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曾被台湾《民生报》评选为大学最热门教授、获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颁发教学特优奖。其作品曾获台湾最高文化奖、最高文艺奖。是央视《百家讲坛》,凤凰卫视《国学天空》的嘉宾主持及山东卫视《新杏坛》首席主讲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