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 ¥79.00
- 2
- 3
- 4
- 5
管理企业,归属感一个指标就够了!心理学、领导学双学科权威、国际级大师;迪士尼、IBM、汉莎航空等500强功勋教练手把手教你创造一个人人都想要归属其中的组织。
所谓领导力,就是创造一个员工想要归属其中的组织的能力。
*归属感之描绘愿景
愿景不是“你要成为什么”,而是“你能为组织之外的事物做什么”。
*归属感之规划路线
战略规划应该这样做:先评估期望状态,再评估当前状态与预期状态之间的关系,最后确定由各个过度状态形成的通往预期状态的路径。
*归属感之全面思考
用梦想家的思维描绘愿景,用实干家的思维设计行动,用批评家的思维防范风险。
*归属感之增强信念
对于目标和个人能力的信念,会影响到人们在应对新的情况或困难时愿意付出多大的努力,会努力多长时间。
*归属感之整合沟通
领导者要懂得检测和管理他人的状态。一个人的状态会表现在他的语言和非语言信息上
罗伯特·迪尔茨(Robert Dilts) 心理学、领导学双学科专家。 国际顶级NLP(神经语言程式学)大师,被公认为现今对NLP贡献最多的人。整理和开发了系统NLP、理解层次、重塑印记法、矛盾整合等许多著名的心理学技巧。
自1975年以来,一直致力于把NLP等心理学发现应用于组织发展、教育、创造力开发、保健和领导力培养。 以顾问身份,长期受聘于迪斯尼、IBM、汉莎航空等世界500强。 著有《语言的魔力》《从教练到唤醒者》《天才的策略》等在业内影响巨大的作品。
前言
概述
第一章|创造一个员工想要归属的组织
好领导管人不管事
领导力四要素:目标、自己、他人、系统
不懂这些技巧,你就别说自己是好领导
第二章|归属感之描绘愿景:从六个层次“贯通”愿景
愿景不是简单的一句话,任何愿景都包含六个层次
从六个层次绘制愿景图,凡不符合这张图的,就是要改变的
练习:愿景具象化
贯通六大层次,做任何事都能既开心,又有效果
练习:理解层次贯通
汉莎航空、IBM和菲亚特都在使用层次贯通法
练习:合成团队愿景图
第三章|归属感之规划路线:打造高绩效的战略执行流程
二流领导管细节,一流领导管流程
组织的事务也分六个层次
一个组织或个人表现不好,一定是六大层次中有不协调的情况出现
施乐公司价值20亿美金的经验教训
战略路径图
“路径探寻”:找到从当前状态通往目标状态的路
练习:预期状态和当前状态工作表
和员工一起回答“团队为什么存在?”“我在其中有什么价值?”
范例:NLP世界健康社区的愿景与战略执行流程
范例:NLP大学的愿景与战略执行流程
从六个层次寻找员工共同点,提升员工凝聚力
第四章|归属感之全面思考:发挥自己和下属的思维优势
好领导都是集梦想家思维、实干家思维和批评家思维于一体
迪士尼的做事方法
用三种身体动作调动三种思维状态
用梦想家的思维描绘愿景,用实干家的思维设计行动,用批评家的思维防范风险
练习:迪士尼战略规划法
绘制愿景分镜头
将下属的思维能力统一到实现组织愿景上来
发现并发挥员工的思维优势
练习:辨认员工的思维方式
第五章|归属感之增强信念:让每个人都有信心有决心
就像给句子“加标点”,信念决定人们如何理解世界
让员工的信念跟上组织的发展
员工干活不积极?因为他们存在这些信念问题
信念评估表:从五个方面评估员工的做事动力
练习:信念评估表
“要这样做”“能这样做”的理由越充分,信念就越强
练习:使用连接词找到做事的动力和方向
练习:强化自己的信念
练习:请“他人”帮助你强化自己的信念
练习:再一次评估信念
员工抗拒你的安排,你该怎么做?
第六章|归属感之整合沟通:让员工精准领会你的意图和指令
沟通,是为了影响他人的思维和行为
沟通矩阵:决定沟通效果的关键因素
善用非语言信号,让沟通直达心意、直指人心
附加额外信息,消除沟通歧义
同步法:先跟后带,达成共识
如何增加亲和感
人分三种:视觉性、听觉型、感觉型—迎合他人的思考习惯,沟通事半功倍
感知位置:引导员工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练习:位置感知练习
“后设沟通”:让员工始终和你处在同一频道
练习:全方位提升你的沟通技巧
第七章|归属感之提升领导魅力:不断激发下属心智,让动力源源不断
没有最好的领导风格,只有最适合的领导风格
情境领导:识别员工状态,根据状态做领导
变革型领导:带着员工走,而不是被员工带着走
通过被领导者的主观印象来界定领导者的风格,而不是领导者的自我评价
练习:领导风格评估表
选择什么样的领导风格,跟你想让下属做出何种层次的变化有关
练习:探索自己的领导风格
练习:扩展自己的领导风格
第八章|归属感之员工培育:让员工学会学习、自主成长
领导模式革命:给员工创造好的成长环境成为决定组织绩效的核心要素
鼠海豚的故事
新时代员工:从“你怎么说我怎么做”到触类旁通、自主成长
不改变高层次的环境,就无法有效改变员工行为
能让员工持续成长的领导才是好领导
“鱼”和“口哨”:这样激励,员工成长才更快
练习:如何给他人正向反馈
结语
附录|攻心说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