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 ¥79.00
- 2
- 3
- 4
- 5
《之江新语》一书,收录了习近平同志在担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期间为《浙江日报》“之江新语”栏目撰写的232篇短论。
这些短论及时回答了现实生活中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一些问题,是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科学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生动体现,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光辉篇章。
当前,按照中宣部、中组部的要求,全党正在掀起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的热潮。本书是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必不可少的重要著作,也是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学习领会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必读的重要著作。
习近平:1953年6月生,陕西富平人,1969年1月参加工作,1974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法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 不能在“温室”里培养干部
◎ 不求“官”有多大,但求无愧于民
◎ 把帮扶困难群众放到更突出的位置
◎ 路就在脚下
◎ 理论学习要有三种境界
◎ 树立五种崇高情感
◎ 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
◎ 文化产品也要讲“票房价值”
◎ 不要引导领导干部当“满票干部”
◎ 引进人才要防止“近亲繁殖”
◎ 抗旱要“目中有人”
◎ 环境保护要靠自觉自为
◎ 利用民资大有潜力
◎ 两条腿走路好
◎ 把好事办好
◎ 搞试点要“大胆设想小心求证”
◎ 努力打造“信用浙江”
◎ 加强对西湖文化的保护
◎ 要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
◎ 打好“团结牌”
◎ 多种声音和一首乐曲
◎ 共演一台“二人转”的好戏
◎ 多双“眼睛”选贤任能
◎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
◎ 心无百姓莫为“官”
◎ 要讲究领导艺术
◎ 珍惜在位时
◎ 求真务实要出实招
◎ 要看GDP,但不能唯GDP
◎ 形势越好,越要求真务实
◎ 抓而不实,等于白抓
◎ 凡是为民造福的事一定要千方百计办好
◎ 树政绩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谋利益
◎ 成功之道在于锲而不舍
◎ 抢抓战略机遇期要有历史紧迫感
◎ 既要GDP,又要绿色GDP
◎ 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
◎ 顺利时更应防骄躁
◎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
◎ 努力具备符合时代要求的知识结构
◎ 人无压力轻飘飘
◎ 要跳出“三农”抓“三农”
◎ 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双赢
◎ 从全局高度统筹城乡发展
◎ 要树立新的稳定观
◎ 机遇总是垂青勇于竞争的人
◎ 让生态文化在全社会扎根
◎ 生态省建设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
◎ 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
◎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同样是政绩
◎ 要“平安”,不要“平庸”
◎ 面对面做好群众工作
◎ 领导干部要欢迎舆论监督
◎ 办节要降温
◎ 努力提高新闻质量和水平
◎ 要把困难当作机遇
◎ 领导干部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
◎ 办法就在群众中
◎ 要学会十指弹琴
◎ 注意保护和调动基层干部积极性
◎ 成才必须先学做人
◎ 认真实施关系亿万家庭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
◎ 精神文明建设要“从娃娃抓起”
◎ 对腐败多发领域要加强防范
◎ 关口前移,惩防并举
◎ 努力把“不能为、不敢为、不想为”的工作抓实做细
◎ 莫把制度当“稻草人”摆设
◎ 在更大的空间内实现更大发展
◎ 既看经济指标,又看社会人文环境指标
◎ 发展旅游经济要坚持创新与继承相统一
◎ 重视打造旅游精品
◎ 发展“无烟工业”也要可持续发展
◎ 领导下访是一举多得的有益创举
◎ 基层干部要把好信访第一道岗
◎ 领导下访必须注重实效
◎ 领导下访的方式方法要不断深化
◎ 越是领导干部,越要廉洁自律
◎ 靠劳动创造财富,让知识成为力量
◎ 思想认识上的收获更有长远意义
◎ 执政意识和执政素质至关重要
◎ 吃透精神而不照抄照搬
◎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 要甘于做铺垫之事
◎ 落实才能出成绩
◎ 在土地问题上要长期从紧过日子
◎ 基层干部的分量
◎ 处理好三对时间关系
◎ 做长欠发达地区这块“短板”
◎ 发展观决定发展道路
◎ 推动我省经济布局不断优化
◎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要协调发展
◎ 虚功一定要实做
◎ 抓与不抓大不相同
◎ 压力与动力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 努力打造“品牌大省”
◎ 务必执政为民重“三农”
◎ 务必以人为本谋“三农”
◎ 务必统筹城乡兴“三农”
◎ 务必改革开放促“三农”
◎ 务必求真务实抓“三农”
◎ “潜绩”与“显绩”
◎ 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 工作倾斜基层
◎ 执政重在基层
◎ 更多地关爱基层
◎ 用思想武器管好自己
◎ 要用人格魅力管好自己
◎ 领导干部必须做到“守土有责”
◎ 发展不能走老路
◎ 积小胜为大胜
◎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一场社会革命
◎ 平安和谐是落实科学发展观题中之义
◎ 将服务业培育壮大为“主动力产业”
◎ 突出选商引资
◎ 宜轻则轻,宜重则重
◎ 跳出浙江发展浙江
◎ 重视进口的作用
◎ 增强走在前列的意识
◎ 先进性教育重在“强身健体”
◎ 牢记科学发展的使命
◎ 树立和谐社会的理念
◎ 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
◎ 从“倒逼”走向主动
◎ 批评与自我批评要动真格
◎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
◎ 人生本平等,职业无贵贱
◎ 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 发展循环经济要出实招
◎ 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 化压力为动力
◎ 保持先进性就是走在前列
◎ 不畏艰难向前走
◎ 善于同群众说话
◎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 文化是灵魂
◎ 文化育和谐
◎ 文风体现作风
◎ 理想责任价值也要重在实践
◎ 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
◎ 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
◎ 大力弘扬抗台救灾精神
◎ 完善社会动员机制
◎ 坚持科学维权观
◎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辩证法
◎ 超越自我、完善自我、再造自我
◎ 实施素质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
◎ 区域协调发展要注重抓“两头”
◎ 着力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
◎ 调查研究要点面结合
◎ “三化”带“三农”,城乡共繁荣
◎ 科技创新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关键
◎ 结构调整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根本
◎ 深化改革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动力
◎ 加强监管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保障
◎ 机关表率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点
◎ 多读书,修政德
◎ 激浊扬清正字当头
◎ 敬业乐业为美德
◎ 乐在人和
◎ 做人做事要力戒浮躁
◎ 求知善读,贵耳重目
◎ 勇攀科学发展高峰
◎ 从“两只手”看深化改革
◎ 从“两只鸟”看结构调整
◎ 从“两座山”看生态环境
◎ 从“两种人”看“三农”问题
◎ 重中之重是“三农”
◎ 以发展强村
◎ 靠建设美村
◎ 抓反哺富村
◎ 促改革活村
◎ 讲文明兴村
◎ 建法治安村
◎ 强班子带村
◎ “四位一体”的辩证统一
◎ 法治: 新形势的新要求
◎ 市场经济必然是法治经济
◎ 和谐社会本质上是法治社会
◎ 弘扬法治精神,形成法治风尚
◎ 坚持法治与德治并举
◎ 党的领导是法治的根本保证
◎ 讲党性、强责任、树正气、守纪律
◎ “浙商文化”是浙商之魂
◎ 选商引资要做“合”字文章
◎ 要善于抓典型
◎ 困境之中见精神
◎ 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
◎ 要善于学典型
◎ 建设新农村要体现科学发展理念
◎ 建设新农村要体现因地制宜原则
◎ 从规划开始强化特色
◎ 越是艰苦环境,越能磨炼干部品质
◎ 破解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两难”悖论
◎ 社会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 基层矛盾要用基层民主的办法来解决
◎ 科学发展首先要安全发展
◎ 换届考验领导干部的党性
◎ 敢于负责、善于负责
◎ 坚持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一致性
◎ “文化经济”点亮浙江经济
◎ “浙江人经济”拓展浙江经济
◎ 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
◎ 防止不稳定因素成为“慢性病”
◎ 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
◎ 打牢基层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线平台
◎ 不兴伪事兴务实
◎ 抓落实如敲钉子
◎ 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
◎ 为政者需要学与思
◎ 为民办实事旨在为民
◎ 为民办实事重在办事
◎ 为民办实事成于务实
◎ 在学习中深化认识,在实践中提升境界
◎ 正确理解“好”与“快”
◎ 强本还须节用
◎ 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建设
◎ 在慈善中积累道德
◎ 要“和”才能“合”
◎ 要“民主”,还要“集中”
◎ 要“干事”,更要“干净”
◎ 主仆关系不容颠倒
◎ 做人与做官
◎ 权力是个神圣的东西
◎ 生活情趣非小事
◎ 群众呼声是作风建设的第一信号
◎ 领导干部是作风建设的主体
◎ 新官上任要善于“瞻前”、注意“顾后”
◎ 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做好“样子”
◎ 既重务实,又善务虚
◎ “书呆子”现象要不得
◎ 追求“慎独”的高境界